《父母爱情》72歲的德華,又搬到安傑家,並非情深,而是她的悲哀

 

縱觀德華“悲劇的一生”,只不過,從她嫁的第二個女人就沒選對,但凡他沒那么短命,德華也不致一生都過得這么累,始終為自己付出,沒有自我。

惟有不虧待他們,才不能在被辜負時那么“狼狽”。

婚姻關係是場修持,也是道題目。充滿著了歷險與未知,一旦選錯,搭進去的就是他們的一生。

德華搬到安傑家用的理由是照顧安傑,很多觀眾們看見這一幕都較為敬佩,感嘆這段難得的姑嫂情。但是滲透現像看其本質,德華搬到“孃家”,更多的是他們在丁家無法自處。

德華儘管是丁家的繼母,但是她對兩個女兒視如己出,養大了老三老四,也幫著帶大了老大老二的小孩,是家中當仁不讓的女主人。

72歲的德華,又搬到安傑家,並非情深,而是她的悲哀。

老丁下線之快,很像導演開的一個玩笑。上午還在和江德福下棋,下午人就沒了,其原因更是聞所未聞。

惋惜的是,儘管安傑和江德福願意幫助德華,但家中的重擔卻不客氣地全數甩給了德華。安傑一下生了5個小孩,每一個都是德華姐姐親手抱大的。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,德華在安傑家的20年,讓安傑有了完美的職場生活,而對於德華來說只是換了個地方,依然在哥嫂家扮演著保姆的配角。

假如並非亞菲和安傑的堅持,沒有亞菲的“醉酒相求”,德華最後很可能將要寂寞拉開帷幕。嫁對了人是安傑,選錯了人就成了德華。

德華從不願給自己添麻煩,她的一生都在辛勤勞動付出,年輕時被嫂子趕回家,年老時又在丁家沒有理由待下去,再返回哥嫂家她還要為丁家女兒編理由。

老丁沒了,德華又沒了女人沒了家,看見72歲的德華又返回安傑家,心底五味複雜。有觀眾們說這是姑嫂情深,也有人說是德華不放心安傑,似乎那些都無法讓德華晚年挪窩。

43歲的那年,是德華人生的又一轉折,得償所願嫁給老丁,但那段婚姻關係一開始就是她他們“一頭熱”。老丁兜兜轉轉一圈,放棄了葛美霞娶了個王秀娥一樣沒人文的江德華。老丁的目地很明晰:找個男人甜點家務事。

72歲的德華,又成寡婦了,這件事對於江德華的打擊是致命的。

8年前看《父母爱情》,對德華那個配角是“又愛又恨”,即便電視劇將那個人物儘量修飾,但在安傑的映襯下,依然看不慣她的許多作法,在劉靜的筆下,對待那個配角沒有太多善意,就算到最後也險些落得孤苦伶仃。

願人世間的“德華”們,都能不被身旁的人辜負,有個完滿的結局。

從根本其原因上看待這件事,主要其原因就是老丁在婚後的30年沒有給與德華應有的認同。老丁把德華當作免費的保姆,大樣二樣也把德華當做免費帶小孩的老太太。用時稱句客套話,用不著多長時間就把這層沒有血緣關係的友情忘得一乾二淨。

嚴苛說,是江德福和安傑挽救了德華,不然德華或許一生都在奶奶家守寡。

老丁的忽然過世讓德華慌了神,一直沉浸在哀傷中的她,被兩個女兒的一個決定弄得更是雪上加霜。4個女兒無一例外決定讓他們的父親和母親同葬,就連被德華親手帶大的小女兒也沒有幫德華說一句話。絲毫沒有想過把他們扶養大的繼母百年後何去何從。

4個兒子對老丁身後事的安排,讓德華徹底知道了他們儘管也為老丁生下女兒,但是究竟並非一窩小孩。在關鍵問題上,4個弟弟壓根兒沒有把德華的女兒放在眼裡,德華是個明事理的正直人,看懂了老丁兒子們對她的情義,與其繼續呆在丁家,比不上他們體面返回,也不能傷及數十年的母子情分。

德華是《父母爱情》中我最可憐的一個配角,第二段婚姻關係糊里糊塗,只見過妻子幾面就分開了,之後就在婆家當起了保姆。明明是自家女兒下落不明,奶奶卻將怨氣都給了德華,在婆家除了幹活就是伺候一大家子。

更絕的是,4個女兒是直接通告德華那個決定,沒有一個人把她當晚輩認同,更別提友情了。

德華和老丁的那段婚姻關係還算完滿,但這一切都是德華在丁家埋頭苦幹30年換來的,好不容易把老丁的女兒、侄子都拉扯大了,老丁又忽然走了。

相對於江德福,老丁能提供更多給小孩的較為非常有限,更何況家中有4個女兒,沒有一個女兒像衛國、建華那么有出息,自然在田產上也看的較為重。不然德華返回的這時候為什麼沒一個人挽留?

安傑與德華,前20年,德華是安傑的支柱。晚年安傑就成了德華的退路,人世間終究是沒捨得讓那位正直的男人老無所依。

更可怕的是,當亞菲把老丁的女兒叫出來談心時,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處理母親身後事有什么不妥。

而且,男人在家庭、婚姻關係中的付出要適度,愛身旁人的同時,更要首先懂得愛他們,並非所有的人都能以真誠換真誠。

Tag   父母愛情